当马德里皇家队的球迷们目睹卡瓦哈尔在比赛第72分钟被红牌罚下时,内心总会涌现出一丝绝望的情绪,似乎形势变得扑朔迷离。不过,新赛季阿隆索带领球队打了5场比赛,运气还算不错,仿佛延续了他在勒沃库森时的法力。在上一轮西甲比赛中,皇马便以10人对11人的劣势获胜,而这次欧冠首轮比赛,他们又面临着10打11的局面。
前一次赫伊森遭到红牌处罚乃是裁判的误判;而这一次,卡瓦哈尔受罚理应无可厚非。
许多人或许感到困惑。作为皇马老将,卡瓦哈尔已经见惯大场面,夺得6座大耳朵杯。他向来勤恳、低调,并非脾气暴躁之人。尽管以前也曾有失态时刻,但整体印象并非火爆脾气。此外,作为队长,卡瓦哈尔本应更加克制冲动,在如此重要的欧冠比赛中,任何意外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。
看到这一幕,我立刻联想到2006年世界杯决赛,齐达内最终头顶马特拉齐的情景。虽然卡瓦哈尔的动作没有那么激烈,但明显存在一种头顶攻击性动作。尽管对方门将言行未必端正,卡瓦哈尔的反应着实过激。
这引发了一个问题,像齐达内、卡瓦哈尔这样荣耀满身、经验丰富的人,为何在情绪失控时显得与年轻时无异呢?
其实,年龄和经历往往具有双重作用。一般认知中,年长者往往能更好地掌控情绪、考虑全局,表现更为冷静,更具忍耐力。然而,有时候,年龄和经历反而成为冲动情绪的助推剂。
年少时虽充满冲动的激素,但由于还未成名,内心仍保持谦卑;同时,跟随一群“老大哥”踢球,有着“老大哥”的撑腰,压力较小。相反,年长之时已功成名就、荣归故里,对于激怒者的反应可能更为强烈,因为此刻,已身居高位。
细看卡瓦哈尔,一方面,承担队长职责使其始终紧绷神经,情绪趋于紧张。另一方面,与阿诺德的竞争让他在皇马的地位发生了变化,不再是铁打主力。因此,当前的卡瓦哈尔内心斗争更加复杂;从某种程度上说,这正是年龄和经历赋予的。如果是20岁的卡瓦哈尔,极有可能不会如此敏感,不会如此轻易激动。
一些冒犯的言论,在你还是小学生时不会在意;但成为教授之后听到同样的话语,就会心生不快。这不仅是抗压能力问题,更归结于所处地位。心态与位置息息相关。
值得一提的是,内敛的人,如卡瓦哈尔和齐达内,往往更容易集中爆发。相反,经验丰富的人更清楚冲突的尺度。但无论哪种情绪爆发,在足球场上,演绎起来都是复杂而多元的。